中秋+国庆长达八天的“超级黄金周”已近尾声,但假期中各地著名景点游客爆满的景象是随处可见,有网友更调侃“感觉每个景点都有一亿人”,不难看出人们的出行热情,也侧面反映了文旅消费的火热程度。
一系列数据或许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“火热”。
仅至9月中旬的旅游产品预定量统计已显示,携程、同程、途牛、驴妈妈、飞猪、马蜂窝、去哪儿等旅游企业“双节”期间的国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近6倍,出境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逾20倍。
若对比2019年同期,今年长假期间酒店、跟团游、景区门票、租车等国内游类目预订量也出现大增。
“双节”正式开启之前,文化和旅游部也曾预测,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出游预计将达8.96亿人次,同比增长86%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25亿元,同比增长138%。
预测还指,在今年中秋和国庆节八天假期里,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像上海、苏州、成都等热门旅游城市的文旅市场异常火爆,酒店、机票等订单量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至少5倍。
“假期文旅消费的火热,折射出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,彰显中国经济强大的内需动力。”
至10月6日,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最新消息指,假期八天,国内游出游人数已达8.26亿人次,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.3%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.1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.3亿元,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.5%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.5%。
这其中,不得不说撞上双节长假的杭州亚运会了。
携程9月曾披露数据,杭州“双节”整体订单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倍,其中,机票预订量同比增近5倍,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逾8倍。飞猪数据则显示,亚运会期间飞往杭州的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倍,杭州赛事场馆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。
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,假期前三天,杭州全市各景区景点、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470.45万人次。
这一壮阔的人口大流动,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已司空见惯,“人山人海”不再只是一个形容词,而是随处可见的实际场景,也让全世界都叹为观止。
不过旅游热除了有人们的消费热情作为支撑外,背后更多的还需要有文旅IP、产品供给力、客运能力、旅宿服务等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支持。
据悉,为了能够吸引这“泼天的富贵”,很多城市也加大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力度,尤其是城市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,不仅是带动城市扩内需、促消费的重要引擎,也成为展示一个城市文化与形象的重要窗口。
很显然,旅游热带动的不仅仅只是酒店、景区生意,酒店与住宿业、餐饮业、交通运输业、旅游娱乐与景区设施建设等等都将直接受惠。而且仅就中国的出游人数基础而言,其带来的是整个片区乃至整个城市的消费机会,是各商业行业的消费机会。
不过与之息息相关的商家或运营商还要注意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他们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也对质量提出了要求,另一方面,近几年经济下行也让消费者更关注“性价比”。
去哪儿数据就显示,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高星酒店预订间夜达到了历史新高,相较疫情前增幅达4.7倍以上,远高于中低星酒店增速。飞猪数据则显示,长假期间国内热门城市核心地段的酒店价格较往年上涨30-40%,城市周边的度假酒店价格上涨较少;头部品牌度假酒店及经济型酒店预订火热,其他酒店的节前预订量则不足五成。
又如近期因“79.9元太贵”而火起来的国货“商战”,也同样是消费者对于“性价比”更敏感的表现。
随着消费逐步复苏,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偏好正在悄然变化,这也对商业地产或者商业运营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如何及时作出调整以更好适应目前与未来的市场需求,是我们时刻需要关注的。
带着对商业地产以及对全产业链的持续探索,以“看见未来”为主题,11月2-3日,由观点机构主办的2023观点商业年会将继续在上海隆重召开,一同探讨商业地产的未来。
只有看见未来,才能拥抱未来。
大会届时将全面涉及商业运营、不动产基金、资本运作、资产投管、资产管理、存量改造、消费基础设施REITs、并购、新零售、消费品牌等热点话题,现场将汇聚投资商、发展商、运营商、零售商、品牌商、金融机构、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协会领导等高层精英,以演讲、对话、交流的形式,共同探讨未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、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商业逻辑。
来源:观点网,